阆中之行-------贡院篇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7日      阅读:3304

思政课程组 邬婷

 

2017年7月8日至9日,本人作为成都东软学院基础部的一份子,与部门其他几十位老师一同前往阆中古城参观游览。阆中建城2000多年,一直是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醇厚的文化底蕴,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此次阆中之行为期两天,期间,我们参观了华光楼、汉桓侯祠、川北道署、川北贡院、锦屏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穿过斑驳的雕廊画栋、楼台庙宇,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历历在目,随处可见的诗词文章、楹联题词,更是时时透露着古人的情怀与智慧。所见所闻,无不震撼人心,发人深思。

对于有着多年求学经历的人来说,川北贡院深深吸引了我。“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应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其目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川北贡院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院,是明清时期举行乡试、县试、府试等考试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现在仅存的两所贡院之一。从保存和恢复的遗迹来看,该处贡院主要由考舍、考务室、至公堂等部分组成,建筑规模不算庞大,却曾是当地倍受瞩目的场所——十年寒窗,一朝取士,从此跻身官场,封将拜相,不仅个人的理想抱负得以施展,家族的命运走向也随之改写,此即所谓“鲤鱼跃龙门”,“金榜题名”也因而被誉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贡院的存在以科举考试为基础。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最大特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人才,此后沿用1300余年,对中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方学者曾说:“古代中国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认为科举制直接促成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在过去的上千年中,科举考试就像大浪淘沙般为历朝历代挑选出成千上万的读书精英,不仅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有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

时至今日,科举制已经废除100余年,但各色各样的考试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中考、高考、资格考试、招聘考试等,无不影响着数以万人的学业和工作,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近些年来,中国的考试制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批判,几乎已成众矢之的,大家普遍认为其以量化了的数字作为考核结果过于机械化。诚然,考试并不能代表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也不能检测出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从当前国情来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或许是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其选拔标准相对公平,选拔手段便于实施,选拔范围更为广阔,较诸其他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考试制度本身存在及由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它的片面化、它对学生天性的压抑性、它造成教育模式的刻板化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对已经凸显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通过拓展考核范围、丰富考核内容、灵活考核方式等途径,尽量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没有任何制度能确保万无一失,每一种制度都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运行,其暴露的问题还会越来越多,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我们的当前职责和努力方向应该是防微杜渐,要相信,科学合理的调整可以使旧制度焕发新生机,传统文化即使在新的历史潮流下也有其存在价值。

 

 

 

 

 

 

 

 

 

Copyright © 2002-2023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