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行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7日      阅读:3125

思政课程组 肖键

“巴山高,嘉陵长,钟灵毓秀出栋梁”。初到阆中,潜意识里就哼出了校歌,这座千年古城——状元之乡经得起这样的褒奖。这颗嘉陵江中游的璀璨明珠,在其历史上孕育了4名状元,115名进士,400余名举人,其中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兄弟状元更是传为佳话,可谓文昌武盛。在这科举硕果的背后也有着更为有趣的故事,也是我在此次阆中行中收获的一些感想吧,在此分享给大家。

第一,张飞的逸闻。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开国元勋之一,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张飞被塑造的形象是一个不懂文墨,五大三粗,甚至有些凶神恶煞的山野莽夫,实际上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大帅哥。此外,在桓侯祠中我们一行人发现,在房屋的屋檐之上雕刻了多条游龙,但是每条龙只有龙身并无龙头,原因就是张飞被手下刺杀以后,首级被割下来装在油箱(一种装满清油的盒子,防止腐烂)去东吴邀功,可是在半路上东吴与蜀汉斡旋谈和了,二人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因而,在阆中的桓侯祠的屋檐之上,我们只看见了龙身并没有龙头。

第二,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古往今来,考试作弊一直是肃清考场纪律、维护考试公平重点打击的对象。重拳之下,此类现象仍是屡禁不绝。当前高校,有天分禀然之人,复习一两日,得八九十之高分,谓之学神;有勤奋好学之生,朝出晚归,苦练“屁股功”,亦得八九十之高分,谓之学霸。但凡皆有例外,有好逸恶劳之徒,既无先天之赋,又无后天之勤,喜专研捷径之途,亦妄得八九十之高分,然,为教务之所获,自食恶果。而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之中,即使你有异人的天赋,不苦练“屁股功”也会成为“方仲永”,其录取率大大低于当前的清华北大的水平,因而在古代的乡试、会试、殿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企图作弊走“捷径”的人,作弊的方式五花八门,趣味横生,有贿赂考官的、有带小抄的、有运用技术手段飞鸽传书的、更有甚至雇佣抢手参加考试,这些人轻则处以鞭刑,重则发配边疆,最为严酷的惩罚是殿试作弊,要处以极刑——腰斩,腰斩之后还必须用自己的鲜血写出七个惨字,如果写不出来就会被株连九族。

第三,阆中企业的变迁。儿时初识阆中缘由保宁醋,泯上一口,酸入心脾,让人牙关紧闭,浑身打颤。中学求学时,悉闻阆中丝绸之昌盛,各大丝绸厂门口常年排着长长的汽车队伍等着提货。现在,阆中以“中国四大古镇”闻名于天下,旅游业占据经济的重要地位。阆中之行,目睹丝绸国企大厂凋敝之现状,熙熙攘攘的游客,畅销海内外的保宁食品,不禁让人感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历史中来的,也被历史所带去”。

最后,收获与感想。教学从来都是教与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青年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职前教育,更要有紧跟时代的职后教育。阆中之行,收获颇多,感谢基础部的领导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见识又开朗了许多,为提高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也是一个从把硬知识搬下教材,再把活知识搬上课堂,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筚路蓝缕,仍需努力。

 

 

 

 

 

 

 

Copyright © 2002-2023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