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考场清风 重在综合施策---参加成都东软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7日      阅读:2556

思政课程教学组 郭亚军

考试作弊,自古有之。历朝历代官吏绞尽脑汁,采取了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措施。因此,保持考场清风是历代教育部门和考官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每位教师每次结课后最纠结的心病。

利用此次基础部工会组织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我重点参观了目前全国能够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国古代乡试贡院——川北道贡院,了解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对清代乡试制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由此引发了对教书育人的新的领悟,对考风考纪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思考。我个人认为,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必须综合施策,全面施力,奖惩分明,才能事半功倍,育人于润物无声之处。

一、以建设的思路谋划考风建设

古代科举的考风,仅仅是一项工作,或者仅仅是一项任务。现代的考风,已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建设。加强考风建设,没有捷径可走,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站在育人立德的高度,以宽阔的视野、稳健的步骤和灵活的方法谋划考风建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度决定视野。决策者站在什么高度思考谋划,决定着决策的视野和宽度。如果仅仅是站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和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度谋划考风问题,考试必将演译成机关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的“猫捉老鼠”游戏,在恶性循环中加剧形成对立情绪。要站在立德育人的角度分析和思考考风问题。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考风建设,可以较好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考与学的“悖论”问题。

“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在更宽的范围思考考风建设。考试作弊,是多种因子造成的结果。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也有贿买考官、夹带经文、请人代考、“飞鹰传书”等作弊行为。为此,武则天时代曾设立了“糊名法”,宋太宗订立了“锁院”制度,清代顺治年间的“丁酉弊案 ”16名主考全部斩决,清代殿试作弊者甚至会被当作欺君之罪“腰斩”决。虽然如此严厉,但一千多年来,作弊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杜绝,这也说明考试作弊具有其存在的天然土壤。比如,人都有潜在的惰性,绝大多数人也都有追求捷径的利己性和侥幸心理,因此从人性的角度看,考风差不能完全说明是教师教得差和学生学得差,也不完全是反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指标,而只是对某人某事和某方面的一次检验。另外,在考试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考试内容、评定评价等方面,也必然有其不足的地方。这才导致作弊之人如此前赴后继,作弊之风如此难以绝迹。

考风建设不仅仅是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与环境建设、学科建设、心理教育、监督管理、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只有将制度建设和学科建设、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考风建设与学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扎扎实实的持久努力才能把考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求真、务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尤如早春山风,清风徐来,弥久难散。

二、以信任的姿态培育诚信品质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化”“育”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核心就在于彼此调适、彼此适应、彼此理解,达到完美和谐。彼此信任,是考试中建立起完美和谐的基石,也是考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美国有少数几所名牌大学比如斯坦福等就实行“荣誉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规定,不用老师监考,完全信任学生。考试的时候,老师把考卷发完后就离开考场。办公室远的老师,搬个凳子坐在考场门外,学生有问题就出来问。办公室近的老师,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办公室找老师问。学生可以带任何自己的东西到考场,包括作业本、教材、词典等,没有任何限制,而且你爱放哪儿就放哪儿,搁在自己的考卷旁边也行。

实力是自信的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考”与“被考”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培育学生的自信。培育自信要从培育学生的实力开始。不但要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与同学们交流,还要利用其它时间经常和同学们沟通,要知道学生想学什么,告诉他们应该学什么,明白自己能教什么。既要坚持大纲要求,以课本为纲,又要注重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既要迎合大众口味,讲流行元素甚至世俗的“花边新闻”,又要坚持高情调,讲高大上的“马恩列斯”。敢于对自己说“不”,不会教的要善于利用网络,不懂的要敢于不耻下问。如果教师知道学生想学什么、学懂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哪些没有掌握,就能够有的放矢,查漏补缺,考试起来彼此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自信满满。另外,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将每日一问、周考、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起来,坚持过程评定和综合评定;还可以将应试考试与项目考试、考核相结合,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真正达到巩固和检验教学的目的。

加强考试前的外围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对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考生认识,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档案的组成部分。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举行考试诚信宣誓和签署诚信宣言等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品质,努力营造自尊、诚实、守信的考试风气。要在考试前向考生宣传考试政策规定、考试纪律等,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让考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打消部分学生对违纪作弊存有的侥幸心理。

三、以解放的思想拓展考试内容

发轫于隋朝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坚持了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巨大而久远。西方学者S.威廉斯说,这种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擢选;在中国,高考更是连着千家万户。

考试的主要作用,就是按照某个标准把人才分为高低优劣多个等级,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考什么,完全取决于岗位需要什么。在岗位少、就业人员多的情况下,这样的考试是必须的。虽然不是最优,但这也是相对比较公正的次优方案。但随着社会化工的细化,就业渠道的拓宽,死板单一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就显得有些滞后了,更何况当前很多考试内容已经远远偏离了岗位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学生被认为是高分低能,很多毕业生走出学校,不被企业认可的主要原因。

美国斯坦福有的期中考试,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就在学校的这门课的教学网络上把考题公布出来,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个地方,用两个小时把题目做好,到了规定的那一天,学生把答好的考卷交给老师就行。考试场地和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根本不占课堂时间,考试方式自由得令人吃惊。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送出去的学生,仅仅是以一张卷子决定终身。而社会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能用考卷考出来的知识,而是至少在包括仪、情、性、智、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素质的全面的综合体的“人”,反而是他们最不看中在学校中考卷考出来的知识。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代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分工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多样化,教育思想必须紧跟时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古有“旁求俊义”,今有“求贤若渴”。遵循习总书记的育人理念,考试的根本目标就定位在了“培养人”而不是“选拔人”的基点上,考试的“管理功能”就转化为了“服务功能”,生硬监督变成热情服务,相应的考试内容也就拓展到了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这样,喜怒哀乐,天文地理,吹拉弹唱,只要能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内容皆属于考试的范畴,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了。

 

 

Copyright © 2002-2023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